普陀区

普陀区,作为上海市的西北部核心区域,涵盖8个街道和2个镇,总面积约为55.53平方千米。至2022年末,该区拥有户籍人口89.94万人。2017年,普陀区成功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。在2022年,全区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了1248.23亿元。这个区域位于太平洋西岸,亚洲大陆东沿,享有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,土地和旅游资源丰富。

在经济发展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为1248.2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下降1.7%。其中,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4.81亿元,下降11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3.42亿元,下降0.6%。第三产业在全区GDP中的比重达到了91.6%,比上年提高了1.3个百分点。

在财政收入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实现了财政总收入343.72亿元,比上年减少3.2%。其中,区级财政收入为138.12亿元,同比增长10.0%。全区地方财政支出为231.11亿元,增长31.0%。在民生投入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投入了124.36亿元,增长27.5%,其中卫生健康支出为33.49亿元,增长116.4%。

在招商引资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完成了“十亿百千万+”计划,引进了12家税收亿元级企业和120家税收千万元级企业。此外,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。全年新设企业达到了1.3万家,位居中心城区首位。普陀区还持续开展楼宇效能提升行动,新增税收亿元楼3幢。至年末,全区经工商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达到了8.48万户,比上年增长11.5%。

在产业发展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重点培育智能软件、研发服务、科技金融、生命健康四大产业,这些产业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达到了36.58%,较上年度提高了5.03个百分点。这四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8.59%,比2021年底提高了2.32个百分点。

在创新发展方面,普陀区在2022年推进了中以(上海)创新园、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、海纳小镇等创新平台和“一带一心一城”重点地区建设。特别是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方面,取得了显著成果,包括集成电路研究平台获张江专项重大项目立项,合作成立2家联合实验室,引进“清华系”企业16家。中以(上海)创新园累计集聚项目、机构113家,落地知识产权432项。普陀区还持续加强武宁创新发展轴资源协同,牵头制定了18项国际、国家、团体标准。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、市、区科技小巨人企业、评选区“四才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